近日,餐饮界的明星品牌文和友在太原开设了其省外第三家店,名为钟楼街1990,这也是继广州和深圳之后,文和友再次尝试走出长沙,拓展新市场。
文和友,这个以“文化+餐饮”模式闻名的品牌,自诞生以来就备受瞩目。长沙文和友更是成为了当地的热门打卡地,节假日日均客流破万。然而,走出长沙后,文和友似乎遇到了瓶颈。广州和深圳的文和友虽然在开业初期人气爆棚,但随后却遭遇人气下滑、商家撤场的困境。如今,广州文和友已暂停营业,深圳文和友的营业商户也大幅减少。
太原的钟楼街1990,是文和友在太原的首秀。这家店延续了文和友一贯的怀旧风格,霓虹灯牌、老式录音机、复古街机游戏等元素一应俱全,总建筑面积达到了6966平方米。据了解,钟楼街1990复刻了老太原的经典生活场景,从商铺、店招到灯光、打卡场景,都力求还原90年代的年代感。
钟楼街1990共有四层,一楼是小吃街,还原了街巷大排档的风格;二楼除了小吃店铺,还还原了90年代的休闲娱乐场所,如游戏厅、婚姻登记处、台球厅等;三楼和四楼则以湘菜正餐为主,四楼主要是商务包间。钟楼街1990负责人表示,店内引入了近百种全国各地特色小吃,以湖南菜和小龙虾为主打,食材与长沙文和友使用同一供应链,确保口味正宗。
尽管钟楼街1990还未完全装修完毕,仍有部分商铺待入驻,但前来打卡的消费者已经络绎不绝。太原市民佳佳表示,钟楼街1990的长沙美食偏多,但也有一些差异化,功能更综合,不影响观感。然而,也有消费者认为,钟楼街1990的特色美食并不多,更多的是造景和拍照打卡的地方。
对于文和友在太原的这次尝试,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文和友在长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但走出长沙后,其模式似乎并不完全适用。文和友在长沙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营造的长沙特色文化,抓住了旅游打卡和餐饮文化消费市场。然而,在长沙以外,文和友弱化了长沙文化的打造,转而采取在地化策略,结合当地地域特色营造怀旧氛围。但这一策略并未能真正触及当地人的记忆与情怀,同时丢失了其作为长沙餐饮文化代表的稀缺性。
文和友模式重造景、重体验,租金、装修、运营等成本高昂。一旦没有高客流支撑,很难保持良好的盈利。太原钟楼街1990能否打破这一魔咒,还有待观察。
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文和友曾在去年底进行了一次商户大换血,将原来的广东特色餐饮店换成了一批长沙当地热门餐饮品牌。这一举措确实帮助文和友吸引了新的一波客流,但也引发了担忧。一旦这些网红连锁店在深圳铺开,文和友的人气可能会再次受到影响。
对于太原钟楼街1990来说,如何在保持文和友特色的同时,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,吸引更多消费者,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。同时,如何控制成本,确保盈利,也是文和友需要解决的问题。